红袖添香,飘散千年的香气!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红袖添香伴读书”,很多人都熟悉这句话,但可能较少有人真正了解它。此语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长真阁集》中的《寿简斋先生》,诗句为:“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一种很美的意象。倘若我们要作一幅画来实现这意象,有些重要的细节便须落实,譬如:这位红袖佳人是怎么样“添香”?往哪儿添?添什么样的香?换个思路再追问下去,佳人伴才子便罢了,为何还需“添香”?这故事说起来就长了,我们慢慢道来。


    一、红袖是怎样添香的?

 “红袖”们添的香绝非我们今天常见的线香那么简单,倘若叫“红袖插香”也不会有那样的美感。在古代生活中,焚香所用的香大多是依据“香方”,择沉香、青木、苏合、鸡舌、兰、蕙、芷、蒿等原态香药经过炮制、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的更为精致的香丸、香饼、香膏等,这个工艺过程便是“和香”。相传是宋人陈敬所著的《陈氏香谱》中有记载说,“杏花香”方炼制成的香丸“如弹子大”,“开元帐中衙香”是“丸如大豆”,“雪中春信”方是“炼蜜和饼如棋子大,或脱花样”。棋子大小的香饼还要脱出花样,的确精致,耐人把玩。


    那么佳人的纤纤素手又该怎么样捻着这精致的香丸、香饼来“添香”呢?个中情形也绝非像今天这般借个火把它点燃那么简单,所以亦不至于叫“红袖烧香”。所谓“焚香取味,不在取烟”。严格说来,不是焚香,而是熏香。即:借助炭火之力让香丸、香饼散发香味。明人高濂《遵生八笺》中列举了“焚香七要”,是为:香炉、香盒、炉灰、香炭墼、隔火砂片、灵灰、匙箸。其中最要紧的细节是“香炭墼”和“隔火砂片”。“炭墼”是用炭末捣制成的块状燃料,先把它烧透,放在香炉中,再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掩盖起来,并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可以接触空气而持续燃烧。然后,在香灰上放瓷、云母、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片”,“红袖”们的小手便是将那香丸“添”在这隔火片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熏烤,慢慢将香味散发出来,达到“味幽香馥,可久不散”的效果。


    其实,古代中国人用香,最初并不都是用香丸、香饼等“和香”的香品。在先秦两汉时期,人们还不大懂得研究香方来“和香”,主要是直接选用香草、香木片、香木块等,但熏香的道理相似,都是用木炭等燃料熏焚。从考古文物得知,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制作精良的熏炉。到魏晋隋唐时,和香才盛行,这时,熏香的风气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加上文人士大夫们的推动,使得和香、品香成为相当优雅的生活方式。稍加留意,您会在这个时期的大量诗词文章中见到知识分子们借香咏怀的情思。“红袖添香”这一诱人的场景大概也是这一时期在文人的现实与梦想中成形并深入人心的,而且流传愈久愈迷人。


到宋朝以后,独立燃烧的和香开始流行,比如印香、塔香,不过即使是这样的香品也是要平展在特制的香灰上燃烧,才见品味。这个时期也出现了线香。需要说明的是,您万不可把宋代的线香跟今天的线香等而同之。宋人使用的可燃烧的香品,包括线香,俱是来自依香方用香草、香药精心炮制成的香膏、香泥,是纯天然的自然香芬,与今天化学工业的合成产品岂可同日而语。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摹写那千百年前的香炉里漫出的香芬呢?先来大致了解一下含香的香药:兰、蕙、芷、蒿等香草是中原人最早采用的芳香植物,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后,原产自非洲和西域地区的各种香药进入中国,生长于边陲的香药也顺便来到中原。诸如龙脑香、青木香、乳香、降真香这些香药的异域芬芳大不同于中原地区人们常用的香草,它们征服了中国人的心,古代中国人的香氛生活也愈加丰富。今天迷恋时尚生活的人大概在茶座喝茶时都曾品尝过迷迭香的滋味,你可知道这原产于地中海一带的浪漫香草“rosemary”(拉丁名意为“海洋之露”)早在汉代就已经来到中国?千百年前,它已经被中国古代的青春少年、风雅之士装入香囊佩戴在身上,或者作为香方的配料被制成美妙的香品在庭间散出芬芳。有首古乐府歌词这样写道:“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氍毹、、五木香,迷迭、艾纳及都梁。”氍毹等是织毯,五木香等便都是香药。


    这些香药最上乘的莫过“沉香”,在中国人的香谱中,它是“香中阁老”、香之极品。因内含树脂,质地密实,入水能沉,所以得名“沉水香”,古代人也曾将它称为“木蜜”—听其名闻其香。它还有个美好的名字叫“女儿香”。据说在盛产沉香的广东东莞地区,沉香的洗晒由姑娘们负责,她们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胸中,以换取脂粉—香中极品“女儿香”便由此得名。天然沉香相当稀有。它的形成有很多偶然性,没有哪种香树必定会结香。常常是香树根干处因虫蛀或外伤等原因有真菌侵入寄生,才会引起树体内的一系列变化,使树胶、树脂等成分逐渐沉积,形成“香结”,时间愈长,品质就愈好。而天然香树一般要到十年或数十年以上才有发达的树脂腺,才有可能形成“香结”,“香结”也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成熟。有的香树寿命长达数百年,倒伏后留存的沉香往往也有数百岁以上的年龄,所以古人称沉香是“集千百年天地之灵气”。这沉香之名贵可想而知。


    汇集了中原的、边陲的、域外的香草、香药,古代的中国人就会变着方子炮制香味。《陈氏香谱》中有此一方:“沉香一两、苏合香。右以香投油,封浸百日,之。入蔷薇水更佳。”其中“苏合香”产自土耳其、埃及、印度等地,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异域香药之一。它是一种香树脂,为半透明状的浓稠膏油。方子的意思是将沉香投放到苏合香油中浸泡,密封一百天,然后将泡过的沉香取出,直接作为香品熏。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和香”,让香油的气息浸入沉香,把两种名贵香药的香芬融合在一起,获得新的香型。而方中最后所说“入蔷薇水更佳”,这“蔷薇水”就是阿拉伯玫瑰香水。将沉香浸泡在香水中,真是典型的“中西合璧”,方中言效果“更佳”,想来会合成一种相当美妙的香型。


    阿拉伯香水是在晚唐、五代时期传入中国的,它的神奇花香迅速取代了进口芳香油苏合香的地位,成为中国贵族阶层的奢侈消费品。只不过它太奢侈了,进口数量有限,价格昂贵,想大量使用就不那么方便。于是,古代中国人开始仿制“香水”。不知当时朝廷有没有科技进步奖一类的玩意儿,从古代香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的尝试是大量的,可惜最终结果是令人遗憾的,他们始终没有彻底掌握蒸馏香精油的办法,制不成香水。


    不过,中国式的熏香可能更契合士大夫们的审美习惯,他们更喜欢微妙、自然、清淡、绵长隽永的香气,香水那样直截了当、鲜明的味感不太适合中国人吧。制不出香水没关系,一点也不妨碍中国的香文化在它悠久的历史中发展、完善。

 

    二、闻香不止识女人


    美国有部电影叫《闻香识女人》,说的是香水的香;而在古代中国,熏香的气氛更深更广,闻之,也远不止“识女人”。


    生在古代中国,不论你是否刻意追求雅致,你的生活似乎都离不开香。先秦时,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容臭(臭:xiu气味)”,即香囊,佩于身边,既可美自身,又可敬他人。《离骚》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是说身上披带江离和白芷,又以兰草作佩饰;《礼记》说:“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是指先秦时少年拜见长辈先要漱口、洗手,整理发髻和衣襟,还要系挂香囊,避免身上的气味冒犯长辈。《诗经》和《楚辞》中也多有对香木香草的歌咏:“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萧”、“艾”都是菊科蒿属植物,是古代较常用的香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样的生活,听上去岂不很美?


    古代人没有现在这么多急功近利的事迫着去做,生活节奏也比较缓慢,有闲情的人就会借助身边美好的香花香草享受一下生活。而且古代许多事都是围绕着一个“礼”字来的—中国人这个“礼”的文化可不简单,“香”也跟它息息相关。燔香祭祀是礼(这是香在中国最早的应用,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亲友相敬是礼,朝堂行止更是礼。你知道吗,嘴里嚼块口香糖在古代也曾是礼。


    东汉恒帝时,有一位侍中名叫刁存,年纪挺大了,有口臭。一天,汉恒帝赐给刁存一个状如钉子的东西,命他含到嘴里。刁存不知何物,惶恐中只好遵命,入口后又觉味辛刺口,便以为是赐死的毒药。他没敢立即咽下,下班后便急忙回家与家人诀别。此时,恰好有同事来访,感觉此事有些奇怪,便让刁存把“毒药”吐出来看看。刁存吐出后,却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朋友察看后,认出这不是什么毒药,而是一枚上等的鸡舌香,是皇上的特别恩赐。虚惊一场,遂成笑谈。“鸡舌香”形如钉子,又名丁子香。这可不是我国北方的丁香,在东汉时可是名贵的进口香药,含之能避口臭,令口气芬芳—这该是今天口香糖的老祖宗。有关这名贵的鸡舌香,还有个出自《三曹集》中《魏武帝文集》的故事。说东汉以后的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有一次将鸡舌香精心包装起来,并修书一封写道“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即刻遣使者把香送到千里之外的孔明军中。——何意?是讥讽孔明先生口臭吗?曹操也玩这小儿科的把戏?


    非也。我们还是从那位刁存说起,也许正是老刁的口臭提醒了众位朝臣,尤其是需近前面对皇帝奏事的官员,最好口含鸡舌香面圣。蔡质(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叔)编写的《汉官仪》,便记录了当时一项风雅的宫廷礼仪规定,尚书郎要“含鸡舌香伏奏事”。这说明,口含鸡舌香已经成为一项宫廷礼仪制度,后来便衍变成了在朝为官、面君议政的一种象征。例如唐代刘禹锡在《早春对雪奉澧州元郎中》写道:“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当时,刘禹锡刚被贬为郎州司马。诗的大意说,皇帝现在派我们来治理这种蛮荒之地,而昨天我们还曾经一同在朝堂之上共事。唐代诗人和凝也有诗云:“明庭转制浑无事,朝下空馀鸡舌香。”那么曹操向诸葛亮送鸡舌香,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暗示:我曹操希望能和你诸葛亮一起口含鸡舌香,同朝为官。是向诸葛亮示好,以表招贤纳士之意。可能是这鸡舌香的政治功用太过温柔,所以偏好撰写奇谋秘计的《三国演义》没有采用这故事。


    熟悉三国的人不会不知道“荀”,此人乃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被曹操比作辅佐刘邦之张良,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过重大贡献,曾官拜尚书令,人称“荀令”。这位汉魏重臣注重仪容,风度翩翩,有美男子之称。后世还常以“荀令香”或“令君香”来形容大臣的风度神采,乃因为荀先生好熏香。据称他身上香气,百步可闻;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成为世人的美谈和效仿的对象。不过,香的精神与人的气质要糅合在一起才好,来不得模仿与作态。据说当时有个叫刘季和的人亦有此好,上完厕所也要熏香。惹得朋友批评:人家都说你是俗人,果然不假。他只得分辩:我用香远不及荀,为何要责备我呢?


    这位老兄也许真是有点冤,或者该怪他早生了几年。我们在后世的诗词以及香谱中得知,六朝及唐代时,上层社会熏衣、熏被褥已成习俗。不仅女人的衣裙要熏香,士大夫的衣袍也要过这么一道手续。唐朝皇帝每年腊日(腊月初八)都会赏赐大臣美容化妆品,有时也要赏衣香。“衣香”是另一种让衣服生香的办法,就是收存衣服时将特制的香药放在衣服中间,让衣服自然熏沾香气。有点像今天常用的薰衣草。白居易的《早夏晓兴赠梦得》有云:“开箱衣带隔年香”,便是这隔年的衣香芬漫出箱外。由此我们真可以想见当年满朝站立着香喷喷的大臣,这一场面在影视剧中是闻不到的。


    的确,不只文臣懂得熏香,还有武将。唐人章孝标的《少年行》道:“平明小猎出中军,异国名香满袖薰。画倒悬鹦鹉嘴,花衫对舞凤凰文。手抬白马嘶春雪,臂竦青入暮云。”这是一名唐代青年军人,一大早外出打猎,衣袍上的异国名香与人儿一起飞出军营,四散播撒。再加上锦袍飞舞、白马矫健,臂上猎鹰英武。真是一代骄子,招人羡爱。这样带着衣香的俊俏军人在唐诗中并不罕见,他们一再出现于花繁柳青的春天郊外,扑人心怀,撩拨少女的芳心。“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摩狂,狂摩狂。”(顾《荷叶杯》)诗人笔下,香芬已成青年男女天然的情谊之媒。


    以香为媒的事在现实之中早就有。说西晋权臣贾充有一女名贾午,聪明伶俐,贾充十分喜爱。贾充会客时,贾午常在一侧偷窥。窥了几次不要紧,看上了贾充的幕僚、潇洒俊美的韩寿。于是背着家人与韩寿互通音信,私定终身。贾充家中有御赐的西域奇香,一日贾午偷出一丸送给韩寿佩于身上。谁知这香气一旦染身,多日不散,韩寿身上这奇异的香气,引起旁人惊异,也引起了贾充猜疑。联想到种种可疑之处,贾充便开始调查此事,韩寿也只好以实相告,说出了他与贾午的恋情。故事的结局很圆满,贾充也很欣赏韩寿,遂让两人成婚,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韩寿偷香”从此成了典故。


    写到这,我们会感觉到“香”已经渐渐飘出朝堂礼制,很有些个人化的色彩了。这要拜文人相助。魏晋南北朝以后,文人阶层渐趋独立,脱离一味的治政论理,越发关注自身的灵性修行,香的性灵之本便被挖掘出来。


    在文人的笔下,香这玩意儿越来越诗意。苏东坡有首《翻香令》后来成为这个词牌的代表作:“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薰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这位豪放派大词人的婉丽词作也是情思绵长,一个“翻香”,便将惜香、怜香的爱意翻转出来。其实无须情思暗含,早有南朝文人作《雪赋》道:“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好一幅雪夜暖帐、佳人熏香的场景。虽不似“红袖添香伴读书”之雅,却也着实罗曼蒂克:男子、佳人与撩人的香氛,足以构成一道浪漫风景。




三、和香高手苏东坡


    从《诗经》、《离骚》到魏晋咏、赋,从唐诗宋词到《西厢记》、《红楼梦》,文人们尽情地描绘了“香”的风雅,并将“弄香”推上文化的殿堂—我想不出还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有这么多的知识分子这么长久、几乎贯穿历史地关注着香品、香芬。他们把品香上升成了纯粹的审美活动,就像赏书画、玩戏曲一般,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艺术的美好境界。


    比如那位给后人留下若干传奇佳话、颇具人格魅力的大文豪苏东坡,就是位品香、制香的大师。我们依据散落在史籍中的点滴片段,试着还原出千年前东坡先生品香与制香的情形,从中你会知道当身边有红袖为你添香时,你该怎样品赏它。


    话说宋哲宗元五年(1090)春,人日(正月初七)。仍然沉浸在春节欢乐氛围中的杭州,下起了一场飘飘洒洒的小雪。这天,身为龙图阁大学士兼杭州太守的苏轼,早早起了床,用银钗拨开狻猊炉(狮子状的香炉)中即将燃尽的香炭,重新加上一枚香饼。打开房门,他惊喜地发现,目及之处,万物都披上一层淡淡的银装。特别是院中的梅花,在薄薄的银纱下,花姿姣丽,暗香涌动。他在梅花丛中凝神品赏良久,缓步回到书房,在亲手改制的玉琮熏炉中焙好香炭,取出得意门生黄庭坚不久前托人送来的一坛湿香,用竹刀割下一角香膏置于银叶中间,轻放炭火之上。炉盖尚未盖上,一缕馨香便飘然而出,香气透彻肌肤,清润脱俗。他整了一下衣襟,微闭双目坐于炉前,让香气慢慢进入口鼻和汗毛孔窍—这不仅是品香,也是在品香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滋养自己的心性。


    卯时过后,也就是早上7点多钟,苏东坡慢慢睁开双目,起身走到案前,在一张用古藤特制的“东坡笺”上运墨陈色。顷刻之间,一幅冰肌玉骨的雪中红梅跃然纸上。他将画作悬于壁上欣赏片刻后,便匆匆走向他和香专用的香舍,去完成一件酝酿已久的重要作品——“雪中春信”印香。


    “印香”又称“篆香”,一般是用篆字形模具框范、压印而成。东坡先生从年前入冬便开始炮制香药,准备和成这款“雪中春信”,今天这场春雪,仿佛是上天专送的。他命书童送来笔墨,重新调整了香方,又从博古架上取下一个精致锦匣,拿出一只白如羊脂的玉碗。轻轻擦拭后,唤来妻子朝云和侍女嘱咐道:这是当年御赐之物,当应今日之用。你们用它去取来院中999朵梅花芯中之雪。此雪为纯阳至真之物,此碗盛之可使花气不散。取雪之时要摒弃杂念,存感念天地和爱梅之心,用毛笔轻轻扫下,不可伤及梅花,快去快回!


    东坡先生取出一只长3尺6寸5分、宽1尺9寸、制作精美的降真木和香盘放于案几中央,让书童从香窖中取出炮制好的种种香药,按配方一一称出,分别放于和香盘四周。这时,妻子朝云与侍女已采集完梅心雪回到书房。玉碗中的雪大部分已经融化,带有花粉的雪水闪着淡而晶莹的光泽,散发出幽幽梅香。苏东坡深吸了一口令人陶醉的梅蕊香气,向妻子和侍女投去赞许的目光。接着,他按顺序把配好的香药在和香盘铺撒一层,用鬃刷弹上一层玉碗中“梅魂雪魄”的花露,再铺一层香药,弹上一层花露待到香药基本润透之后,开始和香。


    这是人与香药用灵气交流的过程。看苏轼全神贯注,两只手不停地调和着香药,时疾时缓,有时轻若无物,有时又如力拨千斤;一会儿如太极云手,一会儿又如轻抚瑶琴。令人感到好似一股气息在周围有节奏地运动,又似听到了“梅花三弄”优美的古韵。此时的苏轼不知是在寻觅那梅花的神韵还是在弹奏自己的心音。大约半炷香的时间,室内已充满了迷人的梅香。缓缓地,他收起双手,这时,室内是那样宁静,空气好像也因香味的浓郁而收缩了。


    苏轼站起身来,把和好的香粉收入准备好的瓷罐之中,用几层宣纸把瓷罐密封起来,装入蒸锅,用杉木炭蒸了大约一个时辰后,再用一个绣锦的棉罐罩严密罩住它,待它慢慢冷却。


    当巳时将尽,也就是快到中午11点的时候,香已冷。苏轼怀抱香罐回到书房,打开瓷罐的封纸,用银香匙取出一匙香粉,在官窑烧制的粉青香盘上用印香模具“银篆盘”制出如缪篆写成的寿字香篆。此时我们只能闻到似有似无的淡淡香气,这便是香气内敛的名香所具有的效果。苏轼点燃了香篆,缥缈的香烟一会儿聚成一线扶摇直上,如玉柱擎天;一会儿又倾泻而下,如蛟龙探海。散开时一会儿似黄山云雾,一会儿又细如游丝。那氤氲的香气,真好似万株梅树同时喷香。苏轼自言道:百日窖藏后其香韵则会更加悠长。


    明代文学家屠龙曾就苏轼先生和香和品香的境界作总结道:“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如此不凡之境界,真是品香品到极致了。


    像苏先生这样爱香,在宋代并非个案。我们熟悉的黄庭坚、陆游、范成大都是和香的好手。中国香文化萌发于先秦,经过秦汉、六朝、隋唐的发展,到宋代已至鼎盛。这一时期庞大的文人群体是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爱香、弄香,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所谓“巷陌飘香”。有史料显示,南宋时期,香药的进出口额竟占到政府财政总额的四分之一。明清时期,香文化继续发展,但再也没有突破宋代的高度。


    明人周嘉胄曾发感叹说:“香之为用,大矣。”怎么个“大”法?可以这么来理解:说它是芳香的,有椒兰芬芷,沉檀脑麝,衣需香熏,被需香暖;又是审美的,有“焚香伴月”、“红袖添香”;它更是“究心”的,可通灵增慧,养性护心。中国古代读书人一向以道德修行为上,美好的芳香之物可通圣德。从哲人们眼中的修身养性,到文人笔下的万种风情,掀开厚重的历史帷幔,我们可以从那香炉里飘出的缕缕香芬中品出精妙、优雅的古典文化情调。


    “红袖添香伴读书”,是很浪漫的情景,但绝不是一个浪漫故事的躯壳;中国式的熏香,是让人浸淫其中的文化,绝不只是喷喷CD香水那样的时尚。“闻香识女人”?不,品一品“红袖添香”的况味,您“识”的是中国千古读书人。

 

      ——选自《中华遗产》2008年第10期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添加我微信 更多沉香成品与小知识分享在我朋友圈 以香会友,见香如见人,用科学、客观的态度向广大爱好者普及系统的沉香知识,让新手快速入门,轻轻松松玩沉香,避开沉香的各种坑。


宋代熏香文化考述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 一、传统熏香文化发展史略

     

    中华传统熏香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不同,呈现出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熏香风貌。熏香源于宗教祭祀,而祭祀用香始于远古燦祭。祭祀用香最早可追溯至六千多年前,先人认为烟雾虚无缥渺,上可直通九天,下可抵达黄泉,通达天地人三界,故设祭坛,燔烧柴木祭品,以烟通于鬼神。随之而生的生活用香亦可追溯至五千多年前,据考古发现,四五千年前便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灰陶熏炉。商代祭祀除了烧燎柴木、祭品外,还用谷物、香酒祭祀。西周春秋时期,祭祀开始燃烧香蒿。战国时期,生活用香有所发展,熏香己流行于上层社会,且熏炉制作相当精美,博山炉即源于此时。先秦时期香料多为芳香草木,如兰、蕙、艾、萧、白芷、杜若、松柏、蘼芜、芸香等。香草芳木用途广泛,可佩带香身避秽,可焚爇熏室驱虫,也可煮汤沐浴驱邪等等。“明德惟馨”“香气养性”等观念亦肇始于先秦。

     

    秦汉时期熏香文化初具规模,熏香广泛流行于王族阶层,且纳入宫廷礼制。汉代疆域空前扩大,海陆交通有所发展,边陲地区和域外诸国的香料传入中原,有沉香、乳香、龙脑香、苏合香等,香料种类大为丰富,人们常混合多种香料焚烧,调配香气。汉代熏炉品类繁多,其中最耀眼夺目的便是博山炉,后代沿用不绝。《孔雀东南飞》、司马相如《美人赋》等诗赋都曾提到熏香。

     

    魏晋南北朝香药种类更加丰富,开始普遍使用合香,南朝范晔《和香方》一书最早记录合香之方,今仅存自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等医药典籍记载了大量香料及其药性,香药广泛应用于医疗。另外,《南方草木状》、万震《南州异物志》等专门记载新异物产的典籍也记录了多种香药,人们对于香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魏晋佛道兴盛,赋予了香药宗教意义,佛教以香供佛,借香修行,道教炼丹服药、斋戒祭拜,也要焚香。魏晋名士注重容止,史书、笔记小说皆有关于熏香的记载,荀令留香、韩寿偷香等轶事更是成为后代熏香文学常用典故。士族文人加入熏香群体,创作了不少咏香诗赋,如萧统《铜博山香炉赋》、傅玄《郁金香赋》、傅咸《芸香赋》等,专门吟咏熏炉或者香药。

     

     

    五代-宋 越窑刻花卷草纹镂空香薰

     

    常州博物馆藏

     

    隋唐时期安定富强,海陆交通的便利促进中外贸易,香品种类极为丰富,制香、用香更为精细讲宄,唐代宫廷用香豪奢,起居、祭祀、朝堂,乃至科举考场都要焚香,还以香木搭建殿阁,以香料涂壁铺道,焚烧香山等。唐代合香形态多样,开始采用隔火熏香之法,香药医疗更加发达。金银铜香具精雕细琢,透着盛唐气象,而瓷炉相对素雅。大食、波斯等域外国家与唐朝来往频繁,主要经营香药,多以香药为贡品敬献给大唐。鉴真东渡日本带去大量香药,对于日本香道的产生功不可没。文人士大夫普遍熏香,出现大量咏香诗,晚唐五代词也多有咏香之作。

     

    宋代熏香不再囿于宫墙朱门,而是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两宋时期,造船业与航海技术的发达促使海上贸易空前繁荣,专设有市舶司,香药进口量极大。宋代香药谱录著作数量居历代之首,昭示着宋代熏香文化的兴盛。丁谓被贬海南,亲历沉香产地,写就《天香传》。沈立首创《香谱》,今己佚失,此后文人创作香谱蔚然成风,如黄庭坚之外甥洪刍所著《香谱》、曾慥《香谱》和《香后谱》、陈敬《陈氏香谱》,以及己佚失而散见于其他香谱的颜博文《香史》、叶庭珪《南番香录》、武冈公库《香谱》等,其中《南番香录》专门记载海外诸香。此外,宋代笔记中亦有专门篇章记录香料,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周去非《岭外代答·香门》,还有赵汝适《诸番志》等。苏轼、黄庭坚等文人爱香成痴,黄庭坚更自称有“香癖”,文人雅士不可一日无香,甚至亲自研宄制香,互赠香品。大量文人以香入诗词,咏香以托志述情,熏香成为诗词常见意象之一。皇宫贵族促进了熏香文化的兴盛,而文人雅士提高了熏香的文化内涵,将其升华为香道,文人与香是传统熏香文化的重要部分。宋代熏炉较为简洁雅致,由于瓷器的发展,陶瓷香炉大为流行。不论宫廷还是民间,香料用于多种场合。

     

     

    哥窑青釉鱼耳炉

     

    故宫博物院藏

     

    元明清时期,熏香文化仍旧兴盛。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与各国互换香料。葡萄牙也向中国进口大量香药。明清虽有海禁,但与海外的香料贸易并未中断。香品香具更加精细繁多,咏香诗词颇丰,小说戏曲多有涉及。晚清之后时代的巨变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促使人们对熏香的观念发生变化,熏香文化出现断层,如今祭祀用香远胜于生活用香。
     

    二、宋代常见香料

     

    香料分为植物香和动物香,植物香取自花草木材,如沉香、苏合香、龙脑香等,动物香如龙涎香、麝香等。这些传世名香或产于本土,或来自海外,产地、外观、香味、功效等各不相同。随着香料种类的增加,人们不足于单一香料的味道,便产生了多种香料配制的合香。宋代海上贸易的空前繁荣使得香料极为丰富,洪刍《香谱》和《陈氏香谱》不止记载了各种香料,还收录了多则合香方。据笔者统计,《全宋词》中出现最多的香料便是沉香,逾一百三十次,此外还有檀香、龙脑香、龙涎香、麝香、兰香、蕙香、笃褥香等等。

     

    1、沉香

     

    沉香结香过程复杂,至少十年以上的香树受到外力伤害形成“伤口”,真菌侵入寄生,引起树体内部发生化学变化,树胶、树脂、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凝聚,经年累月结成香脂,时间愈久,愈加质重色黑,品质愈高。香树寿命可达数百年,即便香树倒下腐朽,香脂依旧继续集聚,沉香仍可留存数百年。沉香成因之复杂,结香过程之漫长,影响因素之繁多,使其品质优劣不等,形异名多。沉香自汉代以来便是真仙与人间所共贵者,而宋人对于沉香的认识,较前代更为全面清晰。《香谱》引《唐本草》注云:“出天竺、单于二国,与青桂、鸡骨、餞香同是一树。叶似橘。经冬不凋。夏生花,白而圆细,秋结实,如槟榔,色紫似葚而味辛,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树皮青色,木似榉柳。重实,黒色,沉水者是。”《陈氏香谱》对沉香作了更细致的分类。

     

    丁谓所撰《天香传》云:“香之类有四:曰沉、曰栈、曰生结、曰黄熟。”沉水香、桟香、黄熟香依次为沉香之上品、中品、下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沉水香置于水中会下沉,栈香半浮半沉,黄熟香浮于水面。通常沉香密度越大,说明所含香脂越多,因此古人常以是否沉水来鉴别沉香的品级。三大等级之下又细分为多个品类,通常因形命名。《天香传》列举了沉香十二状,其中沉水占了八种:鸟文格、黄蜡、牛目、牛角、牛蹄、雉头、洎髀、若骨;栈香有虫镂、昆仑梅格,黄熟香则有茅叶、伞竹格。此外还有“色驳杂如鹧鸪羽”的鹧鸪斑,“桟香未成沉者有之,黄熟未成栈者有之”。黄熟香结于根部,埋于土中被侵染为黄色,故名“黄熟香”。因为根部缺乏营养供给,所以黄熟香质轻而散,理疏以粗,一般用于合香。

     

    古人归纳了沉香的四种结法:熟结、脱落、生结、虫漏。熟结,指自然环境下树木内部某些组织发生病变而结香,不受外界侵染,所结之香纯净醇厚。脱落,指枯木腐朽过程中结香。有人认为先结香再脱落,若是如此,脱落之前结香必有原因,则为熟结、生结、虫漏三者之一,“脱落”便不能算作原因,与其他三者并列而论。生结,指树体受到风折雷击、刀砍斧劈等外力伤害后,伤口分泌树脂进行修复,有真菌侵入寄生,形成结香。山民对于沉香成因的了解并不透彻,但他们知晓结香的前提是树有伤口,于是人为制造伤口,诱导结香。虫漏,亦称蛊漏,蚂蚁等昆虫啃噬蛀蚀树木,巢穴周围凝聚树脂,形成结香。

     

    2、檀香

     

    檀香是檀香科檀香属植物檀香树的心材。心材初形成于树干基部并向四周和上端延展,边材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后逐渐转变为心材。檀香芳馨之气源于心材所含的檀香精油,其含油量由根而上、由内而外递减。檀香树生长极其缓慢,幼苗期必须寄生于凤凰树、红豆树、相思树等,成材需要数十年。刚采摘的檀香气味刺鼻带腥,陈化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香味渐趋温润醇和。

     

    努沙登加拉群岛中的帝汶岛,是檀香原产地之一。檀香后被引种并大面积天然繁殖于印度,产自印度的“老山檀”是檀香中的上乘之品。檀香还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南太平洋岛国等。檀香树上世纪才引入我国,然而檀香早在汉代便已传入中原。

     

    檀香又分白檀、紫檀、黄檀三种,白檀表皮光洁且呈白色,黄檀外皮虽在但颜色发黄,紫檀则是外皮腐烂颜色发紫,白檀最佳,紫檀略胜于黄檀。

     

    檀香广泛用于佛教,制成线香、盘香用以供佛,熬成香汤浴佛,雕刻成佛像、制成佛珠,静坐参禅亦焚檀香。檀香木极为珍贵,一般用来雕刻佛像和制作扇骨、佛珠等小件物品,熏香使用檀香片或檀香末。白檀香、紫檀香、黄檀香取自檀香树,与白檀木、紫檀木、黄檀木非出一树。

     

    白檀属山巩科山矾属,原产于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部及黄河、长江以南地区,根、叶、花或种子皆可药用,亦可作器具。

     

    紫檀属豆科紫檀属,《香乘》“旃檀”条云:“其所谓紫檀即黄白檀香中色紫者称之,今之紫檀即《格古论》所云器料具耳。”“今之紫檀”即制作家具器物所用的紫檀。惟有檀香紫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俗称“小叶紫檀”,产于台湾、广东和云南,乃木中极品,多为皇室所用,故称“帝王之木”,香气微弱或无香味。紫檀质地细坚,是制作乐器的绝佳材料,声音清脆,尤以“金星紫檀”为佳。

     

    黄檀属豆科黄檀属,药用其根皮,可清热解毒、止血消肿,广布于中国各地。降香黄檀亦属豆科黄檀属,又名降香木、黄花梨、花梨木等,产于海南。心材为红褐色,质坚纹密,气味芬芳,更有天然形成的“鬼脸”图案,是制作器物的上等材料。树干和根部心材称为降香,药用可理气镇痛、行瘀止血,也可作香料。

     

    古人或将白檀、紫檀、黄檀等与檀香树相类的树种并称为檀香。《香乘》云:“檀香出海外诸国及滇粤诸地。”而檀香树1962年方才引入大陆地区,此处“檀香”显然不完全指真正的檀香树。

     

    3、龙脑

     

    龙脑香是龙脑香科冰片香属植物龙脑香树树干裂缝处溢出的树脂凝结而成的结晶体。龙脑香树主要产于苏门答腊岛、婆罗洲、马来西亚,不生于中国,自古以来龙脑皆为进口。龙脑又称冰片,但龙脑冰片只是冰片中的一种,此外还有由龙脑樟树枝叶提取的天然冰片(右旋冰片)、由艾纳香茎叶提取的艾片(左旋冰片),以及用松节油、樟脑等人工合成的机制冰片(消旋冰片)。冰片归于芳香开窍类药物,具有透皮功能,可协助治疗多种疾病,增强疗效。

     

    龙脑香树除树脂外,液体树脂油亦可利用。干燥的树脂称为龙脑香,而流动的树脂油则为婆律膏,又称婆律膏香、婆律香、脑油、龙脑油等。宋代龙脑又分生熟,直接取自树干裂缝的树脂称为生龙脑,经加热而得的称为熟龙脑。不同形状的龙脑又有不同的叫法。叶庭珪云:“大者成斤,谓之梅花脑,其次谓之速脑。速脑之中又有金脚,其碎者谓之米脑。锯下杉屑与碎脑相杂者谓之苍脑。”龙脑中大而佳者称为“梅花脑”。龙脑亦称“瑞脑”“瑞龙脑”。龙脑香气浓郁,是密宗五香之一,佛教“浴佛”主要香料之一,唐代大食、交趾、乌荼等国曾向中国进贡龙脑香。天宝年间,交趾国进贡龙脑,形如蝉蚕,宫中称之为瑞龙脑,别于衣襟之上,香气可散发十步之外,唐玄宗将其赐予杨贵妃。

     

    4、龙涎

     

    龙涎香源自抹香鲸科抹香鲸属抹香鲸体内。抹香鲸喜食大乌贼和章鱼等大型软体动物,然其角质颚等坚硬部分难以消化,肠道在食物残骸刺激下分泌出特殊的蜡状物,包裹住残骸以减缓痛苦,久而久之形成龙涎香。抹香鲸体内的龙涎香积累到一定量后便会排出体外,其质轻于水故浮于海面,经过海水淘洗,杂质渐除,颜色逐渐由黑变灰变白。白色龙涎香最为难得,需上百年之久,价值连城。

     

    龙涎香最初名为“阿末香”,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古人不识龙涎香成因,只知其来自海上,遂联想到由龙的涎沬凝结而成,故名“龙涎香”。龙涎香初为黑色,且有腥味,海水淘去杂质之后色泽变浅,香味渐显,白色龙涎香品质最好、价值最高。龙涎香单熏气味不算绝佳,但是香味挥发缓慢,留香最为持久,故多用于合香之中,熏香之时能散众香,令其香韵悠转,富有层次。龙涎香能引烟聚烟,其烟聚而不散,云浮于空,古人将之视为可幻化海市蜃楼的蜃气的余气。因此古人根据其烟来辨真假。

     

    域外诸香之中龙涎香传入中原最晚,然而价值最高,且禁止民间私自贸易。宋代宫廷还将龙涎香灌入蜡烛之中,缠绕红罗,蜡烛燃烧时红罗飞散,香气四溢。因龙涎香珍贵难求,而世人爱之,故多以合香代之。

     

    5、麝香

     

    麝香为鹿科麝属动物林麝、马麝、原麝等雄麝脐香腺囊中干燥分泌物。我国麝香产量与质量皆居世界之首,主要产于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内蒙古及东北、华北等山林地区。

     

    麝香是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本土香药之一,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麝香,味辛温,生川谷,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痉,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麝形似鹿、獐而体小,又称麝鹿、香獐等,喜食松萝、枝叶、地衣、苔藓等。从雄麝体内取出香囊,处理阴干后得到整麝香,又称毛壳麝香或毛香,上覆短毛,内含麝香仁,其中黑色颗粒状者俗称“当门子”,香气浓烈奇异,经久不散。

     

    古人将麝香分为遗香、脐香、心结香三种。以遗香最佳。有的麝夏天多食蛇虫,到了寒冬香满香囊,入春便患急痛,遂自己用脚将香囊剔出,此为遗香,出自活麝,品质最好。至于遗香所在之处草木枯黄,所过之处瓜果不实,则为附会。

     

    脐香次之,麝孤独胆怯而警觉灵敏,活动遵循一定路线,择固定隐蔽处休憩或便溺,即使远走觅食或受惊远逃,亦会重回领域,不敢在别处留下踪迹,怕被捕获,人们反而据此猎麝取香。麝极为珍爱自己的脐,每当被人追捕情急之下便会登跃高岩,举爪自裂香囊,被缚而死时仍拱四足保护着脐,人类猎杀麝而取得的麝香便为研香。

     

    心结香最次,干燥不堪用。麝被野兽追捕,惊慌失措狂走山巅而失足坠崖,人遇之则得心结香。由于人类过度猎麝取香,麝濒临灭绝,已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采用活麝取香技术。

     

    麝香香气浓烈,有特殊的动物气息,故取微量入于合香即可。麝香可散发其他香药味道,令其高扬悠远,而且麝香定香能力极佳,可令香味挥发缓慢,留香持久。
     

    三、宋代时兴香具

     

    1、博山炉

     

    博山炉始于战国,盛行于汉晋,后世沿用不绝,宋代依然流行,词中常常出现,如“博山轻雾锁崔嵬”(曾糙《浣溪沙》)。《西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博山炉由炉盖、炉腹、炉柄、足座组成,有的带有承盘。炉盖造型最为繁复,形为仙山,山间饰有珍禽异兽、琪花瑶草、仙圣羽人等等,峰峦交错间镂有孔洞,用以散发烟雾,熏香时营造出雾涌云蒸的神仙幻境。炉腹较之豆式熏炉更深,因要容置炭火,熏燃香料。炉柄或短或长,足座或简或繁。承盘为圆形,一则贮水润气,如置海中,二则承接炉灰,保持清洁。

     

    宋代博山炉不局限于宫廷与佛寺,走入寻常人家,鎏金博山炉依旧沿用,如张元幹《菩萨蛮·政和壬辰东都作》云:“麝煤金博山。”不过,宋代博山炉更多的是瓷质,炉盖保留仙山造型,多以简洁线条表现山峦起伏之势,没有过多装饰,而且炉身推陈出新,常配三足鼎式炉身,整体删繁就简,不似汉代出土文物那样繁复精丽。宋代博山炉遗形取神,更加写意,体现宋人崇尚简素的审美风格。

     

    北宋 莲瓣纹三足博山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2、熏球

     

    熏球,亦称香毯、香囊。熏球结构精巧,分为两个半球,一侧以合页相连,一侧用钩环扣合,或者两半球子母口各设两个合口,旋转即可扣合。球面镂饰精美花纹,香可溢出,兼具实用与美观。下半球内依次悬置两个互相垂直的同心机环和一个钵孟,皆以活轴相连。钵盂重心在下,同心机环和活轴起到机械平衡的作用,因此无论熏球如何转动,钵盂始终持平,香料不会倾倒出来。如此奇妙构思,精细工艺,令人叹服。有的球顶设有钩链,可挂于帷帐车轿,亦可随身佩戴。

     

    宋代另有一种瓷炉亦称“香毽”,炉身也是球形,炉盖镂饰花纹,不过炉底有足座。北宋刘敞《戏作青瓷香毬歌》云:“蓝田仙人采寒玉,蓝光照人莹如烛。蟾肪淬刀昆吾石,信手镌花何委曲。濛濛夜气清且娉,玉缕喷香如紫雾。天明人起朝云飞,仿佛疑成此中去。”青瓷质香釉质温润如玉,泛着蓝光,莹亮如烛,故称其由蓝田仙人所采寒玉制成。传说蟾肪可使玉软,昆吾刀则切玉如泥,作者借此赞叹工匠技艺精湛、巧夺天工,雕镂出精致繁复的花纹。

     

    3、兽炉

     

    宋代称封闭式熏炉为“出香”,香自炉盖孔出,颇具意趣,狻猊为炉盖常见造型之一。狻猊是“狮子”的古称,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外形似狮,喜烟好坐,故多雕刻于炉盖之上,烟自口出,吞云吐雾。

     

    出香可远溯至战国,原始出香炉盖造型较为简洁,西汉多为鸟凤,狻猊出香始于唐代,宋代大行其道,元明时期大多直接做成狮形,及至明清狻貌渐被瑞兽角端取代。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的绿釉狻猊出香,狻猊蹲坐于莲蓬盖上,足戏球而头反视,栩栩如生,精妙无比。提及猊炉的宋词有二十多首,多为金貌,如“香吐金猊,樽浮绿蚁”(仲殊《踏莎行》);“人独春闲,金猊暖透兰煤”(王茂孙《高阳台·春梦》)等。鸭形香炉也是香从口出,源于西汉,或炉盖之上卧鸭,或整体为鸭形。

     

     

    北宋 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

     

    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墓出土

     

    4、鹊尾炉

     

    鹊尾炉因炉柄长如鹊尾而得名,南齐王琰《冥祥记》曰:“费崇先少信佛法,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鹊尾炉与佛教密不可分,多见于南北朝中原的石窟寺及北朝造像碑。鹊尾炉长柄用以手持,尾柄下弯以达平衡,便于放置,或有狮子镇于柄尾,或有宝子立于柄上,盛放香料。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出土的“莲花如意形法器”为并联花苞式宝子的莲花鹊尾炉,这类鹊尾炉以莲花为炉,以花苞或莲蓬为宝子,一茎而生,底部荷叶铺展为座。鹊尾炉常用于行香礼佛,日常起居使用不多。

     

     

    唐-宋 莲花宝子鹊尾铜香炉

     

    定州博物馆藏  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5、印香炉

     

    印香炉用来焚爇篆香,炉腹浅阔。篆香初为佛寺诵经计时之用,以香末回旋刻时或缭绕为文,一气呵成中无间断,唐宋颇为流行。《香谱》记载:“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然一昼夜己。”2故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用作计时器,还有驱蚊等作用,民间流传甚广。香印模设计巧妙,图纹回环萦绕而不中断,保证焚香时一燃到底。最初香印模有底,故填入香末后需翻覆过来,击打后再脱模,讲究技巧,因此宋代有专门从事打香印的人。明代之后脱香印比较简单,先在浅口平阔的印香炉内铺垫炉灰,筑实压平,放置透空的印香模,填入香末,再用香匙调整后提起印香模即可。焚烧篆香也可用香盘、雕盘。

     

    6、仿古瓷炉

     

    宋代烧瓷技术发达,瓷香炉大为流行,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制作的瓷香炉温润雅致。宋代无盖香炉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仿古瓷炉,造型仿先秦两汉的礼器,如鼎(三足、两耳)、簋(圆口、双耳)、鬲(侈口、三中空足)、豆(若高足盘)等。瓷炉较之铜器少了庄重肃穆,多了飘逸雅致。此外还有奁炉,造型为直筒、三足,炉身饰有凸起弦纹,无多余装饰,简素温润。还有饰有螭形的奁炉,称为螭奁。

     

     

    宋 龙泉窑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7、高足折沿炉

     

    高足折沿炉,今称杯式炉或独脚炉,形如高足杯,杯口有宽平沿或宽弧沿,原为佛教行香之用,宋代流行于北方民间。因其既可固定放置,高足又便于手持行走,故亦称行炉。而南方更为常见的是莲花炉,仰莲托起炉身,足座为覆莲、荷叶或圈足。


华港商场关于疫情期间订单发货的通知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疫情防控

共克时艰


关于疫情管控期间订单发货通知



亲爱的各位客户朋友:


因疫情影响,各地方快递停运、延误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商城订单迟迟无法发货,敬请谅解!我们也在积极联系物流公司,待物流管控解除后将第一时间安排发货。

目前已经有一百多款商品已经入香港仓,下单即可发货,在非防控区域目前收货时间是15-20个工作日左右;

进入华港万优京东国际店铺:http://mall.jd.hk/index-10451152.html


条码 名称
4897008462482 香港怡安堂珍珠琥珀猴枣散
88821627 虎标 万金虎油
4897008461362 怡安堂 大力猴健胃整肠丸
8888650400928 新加坡虎标颈肩舒清爽香气
8000147 香港太和洞久咳丸
4987316018775 日本SATO佐藤鼻宁喷剂
4892528117935 香港马百良 秋梨润喉蜜
5201347 香港太和洞肾亏丸
4897888076984 新加坡虎标药膏(清凉)
4897888076991 香港虎标镇痛药布-RD(温感)
8859243500028 泰国卧佛牌皇家蛇油
4987188526118 撒隆巴斯撒隆适清凉渗透膏
4008491758932 秀碧 除疤膏
4897060450076 蚬壳胃散 盒装
4987343999436 皇汉堂 便秘丸
4895037601025 乐得 胃片
4987188530108 撒隆巴斯 液剂
4987049212518 KAWAi鱼肝油丸 黄罐 300粒
4987049318425 KAWAI鱼肝油钙丸 蓝罐180粒
4987049212617 KAWAI鱼肝油丸 绿罐
9556108211370 使立消 特强舒爽
9556108211387 使立消 无糖柠檬味
7613036928939 惠氏妈妈 藻油 DHA
4897006030188 香港敦新V乐敦眼药水
4987188509036 日本Salonpas 撒隆巴斯胶布
6917246211821 儿童小乐敦眼药水
4895022504010 香港 陈日兴 南洋万应止痛膏
4897006038368 Mentholatum曼秀雷敦爽鼻通
5012509979225 英国吴德物次肠痛水
4897003000054 香港黄道益活络油
4892528014067 香港马百良乌鸡白凤丸
6904579112109 北京同仁堂白凤丸
48930710 香港和兴白花油2号
8888951888784 新加坡鹰标德国风油精
9556401931012 马来西亚德安风痧济急丸
4895001675113 香港公牛牌 风痛膏治疗痛风
8888115000120 新加坡斧标 驱风油 2号
4897022620196 香港京都念慈庵積热清 柠檬味
4898328850126 同仁堂 北京白凤丸
4987072032701 日本安美露腰贴
4897015140731 小林制药安美露热疗纾痛贴
4898328850096 香港同仁堂 顺气化痰止咳丸 小
3889328928794 香港唐太宗膏
4987072038130 小林制药 安美露热疗纾痛贴
4987035467311 日本娥罗纳英H软膏
8888951888791 新加坡鹰标德国风油精
8850109001123 泰国上標油 中
8888951888760 新加坡鹰标德国风油精
48930703 香港和兴白花油一号
8888115000113 新加坡斧标驱风油
8851802014045 泰国凤凰草胃片
8888115000144 新加坡斧标驱风油
48933148 香港福星白金油 12ml
88821566 新加坡虎标万金油(白大)
48930734 香港和兴白花油四号
48930727 香港和兴白花油3号
4893101120076 香港五塔标行军散
48935524 香港保心安保心安油
310742200119 Mentholatum曼秀雷敦 薄荷膏
4987035463719 Oronine大冢制药娥罗纳英H软膏
3103220032077 港版 法国双飞人居家常备
4893176000020 李万山 脾胃丸
310742200126 法国mentholatum曼秀雷敦薄荷膏
4897001054158 香港蚬壳胃散
4897100020023 日本 Weisen U胃仙 U 100粒
4893176000006 李万山 脾胃丸
4892233328688 香港李众胜堂保济丸
4892949010785 香港保心安膏 大
4892949010488 香港保心安膏 小
4893686000268 香港宏兴鹧鸪菜
4987335210914 日本便利妥护理胶布(半透明)
9588802620080 澳门张权破痛油
489502250050 香港陈日兴强力破痛油
4897008280017 香港黄立光驱风止痛油
489502250098 香港陈日兴破痛黑鬼油
4895022501446 香港陈日兴舒筋活络油
4891439911106 香港依马打正红花油 25ml
4895022501361 香港陈日兴 青竹田七草药油
4892949010181 香港保心安保心安油(大)
4892949010280 香港保心安保心安油
4891439911113 香港依马打四季平安油
4987072001363 日本Kobayashi小林制药清新安美露
4891872300352 香港余仁生金牌白凤丸 红
4987072810040 日本 Kobayashi 小林制药安美露
4895022504089 香港陈日兴止痛强力莪术油
8852761000063 泰国沈天河五蜈蚣标止嗽丸 3g*12
4987072001318 日本Kobayashi 小林制药清新安美露
4987072810033 日本Kobayashi 小林制药安美露
4987188506042 日本 Salonpas撒隆巴斯消炎镇痛贴布
081364361686 香港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 (大)300ml
4892528051109 香港马百良八宝惊风散
4987072004708 Kobayashi 小林制药诺特露喉痛露喷剂
4987188527009 日本撒隆适温热膏贴
4895125130598 香港华星紫花油
4895236600447 香港唐太宗活络油 
4897029060025 香港太和洞止咳丸 整盒
4987188505076 日本Salonpas 萨隆巴斯消镇痛贴布
4898328850430 北京同仁堂泉昌六味地黄丸
4987188526101 撒隆巴斯撒隆适清凉渗透膏
4892528741062 香港马百良珠栢猴枣散
489502250043 香港陈日兴强力活络油
4892528041100 香港马百良珠珀七厘散
4895001685501 香港南联骨节灵
4891439911250 蛇标辣椒骨胶布
4892528118918 香港马百良秋梨润喉蜜
4893267008881 香港正安堂小儿健胃宝
4893267008782 香港正安堂小儿感冒素
4893101120083 香港五塔标行军散
88821603 新加坡虎标万金油 (白小)
4891872500035 香港余仁生金牌白凤丸
4987072003718 日本小林制药 退热贴-粉 0-2岁
4987033910123 日本太田胃片
4987033910116 日本太田胃散 罐装
8995201800776 大正 肯得止痛膏
4987036122158 日本近江兄弟Q软膏
4895125131373 香港华星-紫花油3号
4895125130581 香港华星-紫花油2号
081364363444 香港京都念慈庵川贝止嗽散
4898328850263 香港同仁堂知柏地黄丸
4892758030400 香港茂隆万应莪术油
4892845099396 香港星洲万里追风腰椎肩周灵镇痛胶布
8888650401048 新加坡虎标镇痛药布 温感
8888650401031 新加坡虎标镇痛药布 清凉
4898328850232 香港同仁堂六味地黄丸
4895001675267 公牛牌 坐骨腰痛
4895001675311 香港公牛牌骨痛灵 特效
4895001675274 香港公牛牌风痛灵有效缓解风痛刺骨
4898328851062 香港泉昌同仁堂知柏地黄丸
4987035463610 日本娥罗纳英软膏
4893564898017 香港何知我祛湿跌打止血油
4892758010709 香港岭南万应止痛膏 70ml
4895001675304 公牛牌骨刺丹治疗肌肉肿痛止痛特快
8887440110016 新加坡大东亚双蝦標青草油
4892322101192 二天堂 拔毒生肌药膏
4892874911010 古家辉 艾油
4897008462529 怡安堂 大力猴四季平安膏
4898328850607 同仁堂 浓缩六味地黄丸
4987241154920 乐敦妮婕眼药水
6904579410106 同仁堂 北京牛黄解毒片100片
4897008460587 怡安堂 大力猴正黑鬼油
4891034305058 特强喜疗妥药膏
4897008460600 怡安堂 大力猴破痛油

首批入仓数量有限,早下单早发货,同时也在尽快添加其他商品入仓,请关注公众号最新消息!



疫情终究会过去,希望大家配合国家政策做好防疫工作,保持乐观心态,携手穿破阴霾。 


华港商场全体员工

2022年4月9日




如有进一步咨询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加华港企业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电话:400-9916-871

手机:18124031149(微信同号)

网站:www.huagangjie.com

为方便咨询,请加商场客服企业号

华港商场关于疫情期间订单发货的通知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疫情防控

共克时艰


关于疫情管控期间订单发货通知



亲爱的各位客户朋友:


因疫情影响,各地方快递停运、延误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商城订单迟迟无法发货,敬请谅解!我们也在积极联系物流公司,待物流管控解除后将第一时间安排发货。

目前已经有一百多款商品已经入香港仓,下单即可发货,在非防控区域目前收货时间是15-20个工作日左右;

进入华港万优京东国际店铺:http://mall.jd.hk/index-10451152.html


条码 名称
4897008462482 香港怡安堂珍珠琥珀猴枣散
88821627 虎标 万金虎油
4897008461362 怡安堂 大力猴健胃整肠丸
8888650400928 新加坡虎标颈肩舒清爽香气
8000147 香港太和洞久咳丸
4987316018775 日本SATO佐藤鼻宁喷剂
4892528117935 香港马百良 秋梨润喉蜜
5201347 香港太和洞肾亏丸
4897888076984 新加坡虎标药膏(清凉)
4897888076991 香港虎标镇痛药布-RD(温感)
8859243500028 泰国卧佛牌皇家蛇油
4987188526118 撒隆巴斯撒隆适清凉渗透膏
4008491758932 秀碧 除疤膏
4897060450076 蚬壳胃散 盒装
4987343999436 皇汉堂 便秘丸
4895037601025 乐得 胃片
4987188530108 撒隆巴斯 液剂
4987049212518 KAWAi鱼肝油丸 黄罐 300粒
4987049318425 KAWAI鱼肝油钙丸 蓝罐180粒
4987049212617 KAWAI鱼肝油丸 绿罐
9556108211370 使立消 特强舒爽
9556108211387 使立消 无糖柠檬味
7613036928939 惠氏妈妈 藻油 DHA
4897006030188 香港敦新V乐敦眼药水
4987188509036 日本Salonpas 撒隆巴斯胶布
6917246211821 儿童小乐敦眼药水
4895022504010 香港 陈日兴 南洋万应止痛膏
4897006038368 Mentholatum曼秀雷敦爽鼻通
5012509979225 英国吴德物次肠痛水
4897003000054 香港黄道益活络油
4892528014067 香港马百良乌鸡白凤丸
6904579112109 北京同仁堂白凤丸
48930710 香港和兴白花油2号
8888951888784 新加坡鹰标德国风油精
9556401931012 马来西亚德安风痧济急丸
4895001675113 香港公牛牌 风痛膏治疗痛风
8888115000120 新加坡斧标 驱风油 2号
4897022620196 香港京都念慈庵積热清 柠檬味
4898328850126 同仁堂 北京白凤丸
4987072032701 日本安美露腰贴
4897015140731 小林制药安美露热疗纾痛贴
4898328850096 香港同仁堂 顺气化痰止咳丸 小
3889328928794 香港唐太宗膏
4987072038130 小林制药 安美露热疗纾痛贴
4987035467311 日本娥罗纳英H软膏
8888951888791 新加坡鹰标德国风油精
8850109001123 泰国上標油 中
8888951888760 新加坡鹰标德国风油精
48930703 香港和兴白花油一号
8888115000113 新加坡斧标驱风油
8851802014045 泰国凤凰草胃片
8888115000144 新加坡斧标驱风油
48933148 香港福星白金油 12ml
88821566 新加坡虎标万金油(白大)
48930734 香港和兴白花油四号
48930727 香港和兴白花油3号
4893101120076 香港五塔标行军散
48935524 香港保心安保心安油
310742200119 Mentholatum曼秀雷敦 薄荷膏
4987035463719 Oronine大冢制药娥罗纳英H软膏
3103220032077 港版 法国双飞人居家常备
4893176000020 李万山 脾胃丸
310742200126 法国mentholatum曼秀雷敦薄荷膏
4897001054158 香港蚬壳胃散
4897100020023 日本 Weisen U胃仙 U 100粒
4893176000006 李万山 脾胃丸
4892233328688 香港李众胜堂保济丸
4892949010785 香港保心安膏 大
4892949010488 香港保心安膏 小
4893686000268 香港宏兴鹧鸪菜
4987335210914 日本便利妥护理胶布(半透明)
9588802620080 澳门张权破痛油
489502250050 香港陈日兴强力破痛油
4897008280017 香港黄立光驱风止痛油
489502250098 香港陈日兴破痛黑鬼油
4895022501446 香港陈日兴舒筋活络油
4891439911106 香港依马打正红花油 25ml
4895022501361 香港陈日兴 青竹田七草药油
4892949010181 香港保心安保心安油(大)
4892949010280 香港保心安保心安油
4891439911113 香港依马打四季平安油
4987072001363 日本Kobayashi小林制药清新安美露
4891872300352 香港余仁生金牌白凤丸 红
4987072810040 日本 Kobayashi 小林制药安美露
4895022504089 香港陈日兴止痛强力莪术油
8852761000063 泰国沈天河五蜈蚣标止嗽丸 3g*12
4987072001318 日本Kobayashi 小林制药清新安美露
4987072810033 日本Kobayashi 小林制药安美露
4987188506042 日本 Salonpas撒隆巴斯消炎镇痛贴布
081364361686 香港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 (大)300ml
4892528051109 香港马百良八宝惊风散
4987072004708 Kobayashi 小林制药诺特露喉痛露喷剂
4987188527009 日本撒隆适温热膏贴
4895125130598 香港华星紫花油
4895236600447 香港唐太宗活络油 
4897029060025 香港太和洞止咳丸 整盒
4987188505076 日本Salonpas 萨隆巴斯消镇痛贴布
4898328850430 北京同仁堂泉昌六味地黄丸
4987188526101 撒隆巴斯撒隆适清凉渗透膏
4892528741062 香港马百良珠栢猴枣散
489502250043 香港陈日兴强力活络油
4892528041100 香港马百良珠珀七厘散
4895001685501 香港南联骨节灵
4891439911250 蛇标辣椒骨胶布
4892528118918 香港马百良秋梨润喉蜜
4893267008881 香港正安堂小儿健胃宝
4893267008782 香港正安堂小儿感冒素
4893101120083 香港五塔标行军散
88821603 新加坡虎标万金油 (白小)
4891872500035 香港余仁生金牌白凤丸
4987072003718 日本小林制药 退热贴-粉 0-2岁
4987033910123 日本太田胃片
4987033910116 日本太田胃散 罐装
8995201800776 大正 肯得止痛膏
4987036122158 日本近江兄弟Q软膏
4895125131373 香港华星-紫花油3号
4895125130581 香港华星-紫花油2号
081364363444 香港京都念慈庵川贝止嗽散
4898328850263 香港同仁堂知柏地黄丸
4892758030400 香港茂隆万应莪术油
4892845099396 香港星洲万里追风腰椎肩周灵镇痛胶布
8888650401048 新加坡虎标镇痛药布 温感
8888650401031 新加坡虎标镇痛药布 清凉
4898328850232 香港同仁堂六味地黄丸
4895001675267 公牛牌 坐骨腰痛
4895001675311 香港公牛牌骨痛灵 特效
4895001675274 香港公牛牌风痛灵有效缓解风痛刺骨
4898328851062 香港泉昌同仁堂知柏地黄丸
4987035463610 日本娥罗纳英软膏
4893564898017 香港何知我祛湿跌打止血油
4892758010709 香港岭南万应止痛膏 70ml
4895001675304 公牛牌骨刺丹治疗肌肉肿痛止痛特快
8887440110016 新加坡大东亚双蝦標青草油
4892322101192 二天堂 拔毒生肌药膏
4892874911010 古家辉 艾油
4897008462529 怡安堂 大力猴四季平安膏
4898328850607 同仁堂 浓缩六味地黄丸
4987241154920 乐敦妮婕眼药水
6904579410106 同仁堂 北京牛黄解毒片100片
4897008460587 怡安堂 大力猴正黑鬼油
4891034305058 特强喜疗妥药膏
4897008460600 怡安堂 大力猴破痛油

首批入仓数量有限,早下单早发货,同时也在尽快添加其他商品入仓,请关注公众号最新消息!



疫情终究会过去,希望大家配合国家政策做好防疫工作,保持乐观心态,携手穿破阴霾。 


华港商场全体员工

2022年4月9日




如有进一步咨询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加华港企业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电话:400-9916-871

手机:18124031149(微信同号)

网站:www.huagangjie.com

为方便咨询,请加商场客服企业号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唯一客服号:WangLin-ling
关注我们,马上取得联系。
2024-12-28 20:15:38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十年代购,只做正品。
切记:主动联系您的都是骗子!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您的工单我们已经收到,我们将会尽快跟您联系!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在线客服(微信号:WangLin-ling)
客服账号:WangLin-ling
取消

选择聊天工具: